巴西和印度首当其冲,俩国家出口美国的农产品、化工、钢铁全被拍在关税清单上,巴西总统卢拉和印度总理莫迪当天就通电话,讨论怎么联手应对美国的这波操作。
别看新闻里写得风风火火,电话内容其实透着焦虑,巴西跟印度说咱得加快“去美元化”,扩大本币结算,还要共同开发虚拟支付平台,搞出新的结算通道,就是不想再被美元卡脖子。
两国还定下小目标,到2030年双边贸易额冲200亿美元,同时把印度和南共市的优惠贸易协定范围扩得更大,等于给美方放出信号,咱不靠你也能活。
结果彭博社一条消息就把场面搞尴尬了,印度国企油厂暂停买10月交货的俄罗斯乌拉尔原油,虽然官方嘴上没承认,但市场反应很快,油价和印度卢比当天就动了一下。
要知道,印度买俄油是近两年捞钱最狠的路子之一,2022年到2025年,印度靠倒卖俄油给欧洲,每年净赚200亿美元,甚至直接用卢比结算,省下外汇,填平贸易逆差,这买卖搁谁手里都舍不得丢。
这次踩刹车,外界分析印度不是一口气断了俄油,而是控制采购节奏,估计接下来会往中东找新油源,给美国一个“我没那么硬刚”的表态,但也没真认怂。
问题来了,莫迪为啥要在这个节骨眼上收手?印度经济表面看涨,实际上极度依赖国际油价和季风降雨,半壁江山靠农业,农民情绪一炸,莫迪政权不稳。
回头看2021年那波农业改革,莫迪试图推新法案,结果农民直接围城,最后只能撤回,执政党背后的国民志愿服务团(RSS)还要求他75岁退休,政治生命悬着根线。
再加上印度出口美国的商品占大头,半导体、机械、药品产业链全被卡脖子,特朗普的关税一砸,印度本来靠倒卖俄油拉平的账面优势马上缩水。
莫迪嘴上天天喊“自力更生”,但近几年亮眼成绩单,靠的是疫情后全球制造业回流、俄油套利和政府财政赤字砸基建,突然被美国一刀切,底气就虚了。
巴西这边情况不一样,美国长期对巴西贸易顺差,真打贸易战,受伤的反而是美国企业,卢拉手里还有中巴本币结算、咖啡豆大单、C919飞机采购这些筹码。
卢拉早就放风要和中国、印度、南非推动金砖国家建立“领导人危机热线”,要做的头一件事就是联合反制美国关税,前特朗普智囊班农都说,这一招真戳到了美元霸权的痛处。
巴西农业出口本来大头就是中国和欧盟,美国关税一加,卢拉直接喊“谁不买我找别人”,态度硬到不行,反观印度这波操作,外界解读就是“嘴上硬,手上软”。
细扒印度为啥不敢硬刚到底,关键还是技术和市场全被美国卡住脖子,比如半导体行业,印度90%设备靠进口,而美国控制全球高端芯片和原材料出口。
再看原油,虽然印度这两年靠俄油赚了不少,但美国和欧佩克操控全球油价,印度一被制裁,油价飙升,内部通胀马上失控,通胀一来,印度的基建、农业、民生全跟着“发烧”。
印度这波暂停俄油采购,是在权衡“跟美国斗还是先保命”,既要给国内交代,也要给美方留回旋余地,典型的骑墙操作。
但这事真就这么简单?其实暗流涌动,印度和巴西表面上在炒贸易,暗戳戳都在加速“去美元化”,印度用卢比买俄油,巴西和中国签本币结算协议,金砖新开发银行跨境支付系统已经在。
美国媒体也看出来,假如新兴市场集体绕开美元,美国通胀压力会加倍,美联储加息的老路可能直接崩了,美元地位松动,才是特朗普团队最怕的剧本。
回到产业层面,巴西的咖啡豆、飞机、矿产都能找替代市场,印度的制药、纺织、IT外包却没法一夜转场,全球产业链就像“多米诺骨牌”,一头被掀翻,谁都逃不掉。
莫迪和卢拉的算盘都很精,巴西敢放狠话,是因为腰杆硬,印度嘴上喊得响,实际得防着美国随时翻脸,毕竟“躺赚”的生意不是想断就断。
全球这轮关税大战,其实远不止一场贸易口水战,更像一场金融、科技、能源多线博弈,美国这一刀砍下去,既想保制造业,也想遏制新兴经济体抬头。
但越砍,巴西、印度这些国家越抱团,去美元化、跨境本币结算、产业链本地化这些动作都在加速,谁都不想一直被美元指着鼻子过日子。
下一步怎么看?如果印度真被逼急了,可能会妥协换喘息空间,放弃“大国梦”;反过来,巴西要是退缩,卢拉的改革旗帜也会倒,全球产业链和金融格局会不会因此彻底洗牌?
这场关税大战,谁能笑到还真不一定。
晟红网-年股利率-股票配资是什么-交易配资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